一個公認的優秀老師,不使用在線學習程序,他每節課都有明確的目標,學生們也清楚這個目標與自己的關系。每節課,學生們都積極參與跟課程目標相關的思考、討論和學習。他們學以致用,將知識應用到新的環境中。每個學生要在下課前掌握相同的目標,老師通過創造性分組和靈活的活動,為不同的學生提供不同程度的支持。
這反映了象限二裏的教學:老師努力為每個學生設置個性化學習,但技術卻不見蹤影。這種情景吸引了那些認為沒有數字化也能實現個性化的人,他們認為這種情景比第一種情景(數字化+工廠批量生產的模型)更可取。
3.png
看過去錯誤的二分法
這些例子過於簡單。但它們確實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我們只是簡單地把工廠模型數字化,會創建怎樣的課堂?混合成功的關鍵是超越這兩種簡單的情景,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
如果老師能將情景二的高產實踐與情景一的技術工具相結合,我們就可以實現一種嚴格的、高度個性化的教育模式。這種模式對學生和老師來說,都有可持續性發展的意義。
沒有技術的個性化學習,是留給優秀老師的艱巨任務。值得慶幸的是,現在的軟件程序和技術工具可以使這艱巨任務完成起來容易一些。然而,我們必須記住的是,技術與工廠模式相結合,並不能成功實現混合式學習。
為了使混合式學習模式產生變革性的影響,老師必須幫助學生了解學習的目的以及相關性,堅持采用教學評估策略,並對結果作出反應,且為學生提供獨特的路徑,實現有意義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