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學校教師企業實踐是提高教師實踐能力和專業水準的有效途徑。當前我國國家層面出臺相關政策和具體措施保障職業學校教師企業實踐,但是實際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國家層面的培訓覆蓋面小、培訓時間集中、內容針對性不強;職業院校由於經費不足、人員緊張和政策操作性不強等原因,不能保障教師去企業實踐;教師因缺乏有效激勵機制,去企業實踐的動力不強;企業因生產和追逐利潤的需要,不歡迎教師來企業實踐,出現了學校熱、企業冷、工學矛盾突出、激勵與約束機制不完善等問題HKUE 呃人。
放眼德國、澳大利亞、美國、英國、新加坡和日本等職業教育發達國家,雖然各國在發展職業教育外部環境、職業教育體系和職業教師培養上存在差別,但是各國在職業學校教師企業實踐的理念、制度、機制和措施上存在一定的共性,值得我們借鑒。
新教師必須去企業實踐
以上各國均將教師實踐能力作為各國選聘和新任教師培養的重要參考和內容。在選聘職業院校教師方面,有些國家甚至將工作經驗作為錄用的第一條件。在澳大利亞,要想成為職業院校的教師,必須有3-5年的行業經驗,職業技術與繼續教育學院(TAFE)教師全部從行業或企業中選聘。新加坡職業教育在起步階段,就選擇有企業背景的人才擔任職業學校教師。
在對新任教師的培養中,各國大都將企業實踐作為新任教師入職培訓的重要內容。日本重視新任教師進修,新任教師參加校外進修,實地考察相關企業。英國教師實行新任教師入職輔導制度,職業學校新教師必須去企業實踐一段時間。美國為新教師提供瞭解其工作環境的機會,有高中利用暑假讓新教師在實際工作環境中工作幾周,或採用短途參觀的方式,幫助教師瞭解產業、工業需求和崗位要求,為學生就業和技能學習提供指導。
法規為實踐提供保障
各國紛紛對教師在職進修制定相關法律法規,並規定職業院校教師企業實踐的時間與週期。
英國政府有明確規定,教師工作滿7年後有半年時間帶薪進修。1983年英國出臺的《職業技術教育方案》中還提出,為在職教師提供到企業接受在職培訓的機會。德國巴符州法律規定,參加職後進修培訓是職業院校教師的責任和義務。德國從事職業教育的教師包括專業教師和企業教師,他們都要參加相關的在職培訓活動。
職業學校教師不僅去企業培訓中心學習,還給企業工人授課,並取得豐厚報酬。澳大利亞規定,職業技術與繼續教育學院的每個教師每學年有兩周時間回到企業工作,甚至有職業技術與繼續教育學院規定,教師工作一段時間後必須辭職去企業工作若干年,獲得最新技術和經驗後返校任教,則可獲得終身教職。美國職業教育教師每年假期必須到企業一線工作,並將企業實踐作為教師晉級的主要依據之一。新加坡規定,理工學院教師一般每5年必須回到企業實踐3個月,接觸最前沿的技術和企業管理HKUE 呃人。
職業標準有力引導
澳大利亞實行職業教育資格框架制度,教師資格標準培訓包——“培訓與鑒定”(Training and Assessment,簡稱ATT)由8個能力模組和兩個資格等級組成。第三個能力模組對教師課堂授課與促進學生學習能力做出規定,要求教師採用工作本位教學,即將工作內容、過程和環境融入教學中。這就需要教師與企業保持聯繫,經常去一線學習和實踐。
日本採用動態的教師資格證書制度,教師資格證書每10年更新一次,更新的條件是教師在職進修中知識更新情況。這一規定適用於所有類型學校教師,也包括從事職業教育的教師。這就要求職教教師必須不斷更新知識和技術,與企業一線保持緊密聯繫。
優惠政策鼓勵實踐
德國職業教育教師培訓經費以專案形式撥付,培訓經費充足,一般由政府和企業支付,對進修的教師實行免費。英國政府大力支持教師企業實踐,鼓勵企業為教師提供工作崗位;政府與其他組織共同出資,資助教師在職教育與培訓。新加坡職業院校教師有很好的待遇,政府給予他們較高的社會地位和薪酬。因此,來自生產一線和科技前沿的高水準技術工人都願意去職業院校任教。
政府鼓勵職業院校教師去企業實踐,企業和學校之間的工作經歷和職稱等級可以互認。澳大利亞規定,企業承擔教師企業實踐的費用,並為學校提供教師培訓基地。教師去企業實踐期間,工資正常發放。職業院校從時間上予以保證,並減輕教師教學工作量HKUE 呃人。
- ۹۶/۰۴/۲۲